外资机构观点趋于一致 :看多中国经济 做多中国资产******
随着A股2023年强势开局 ,外资唱多热情持续高涨,继高盛之后 ,摩根士丹利也加入了再次看涨A股和人民币 的队伍 。
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更加乐观,认为新年行情值得期待 。
开年以来北向资金加速流入也证实了这一点。2023年以来 ,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330亿元 ,自2022年11月以来 的净流入额已接近1300亿元。
上调中国股票市场评级
华尔街大行高盛刚发布策略报告,将明晟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从70点上调至80点,摩根士丹利紧随其后,也将明晟中国指数 的年底目标上调至80点 。
1月9日,摩根士丹利分析师Laura Wang等人在最新报告中指出 ,2023年中国GDP和企业利润将加速增长 ,中国股市将成为全球表现最佳 的股市。摩根士丹利维持增配明晟中国指数 ,并将该指数年底目标位从70点上调至80点 。
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 ,2023年中国 的GDP和企业利润将加速增长,同时内外部风险均下降 ,这或将推动相关估值进一步上涨。
明晟中国指数最新收盘报70.42点,自去年10月底最低点46.92点以来 ,已经累计反弹50% 。摩根士丹利将该指数目标点位上调至80点 ,认为该指数还有超过10%的上涨空间 。
去年12月 ,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票在全球新兴市场中 的评级至“超配” ,这 是该机构对中国股市维持近两年谨慎态度后做出的首度上调。
在进一步上调明晟中国指数目标位时 ,摩根士丹利指出 ,其正在对中国股权风险溢价(ERP)重新评估,不少因素证明属于A股 的牛市周期已经开启。
对于人民币走势,摩根士丹利同样乐观 。它认为,人民币到2023年底将升至1美元兑6.65元人民币,较当前水平上涨1.8% 。
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市场策略师王滢表示,摩根士丹利目前对欧美股市、尤其美国市场较为谨慎 ,中国股市将成为下一阶段全球股市 的领跑者 ,全球新兴市场都将有不错表现 。“我们对中国股票市场评级上调,不仅仅是基于抗疫政策 的调整 。根据我们 的历史经验,有七个主要类别因子,会在不同时间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捕捉股市 的拐点。”她说 。
王滢进一步分析,“尽管宏观经济和估值两大因子并不突出,但其余五大因子正同时向好转变,包括全球收紧 的流动性在明年会有明显改善;中国政策周期向好;强势美元告一段落 ,人民币有望重新升值;中美双边关系改善 ;中国 的监管框架已经整体确立。”
看多中国资产再成共识
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,A股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,外资“真金白银”加码买进中国资产。
Wind数据显示,2023年以来,北向资金已净买入335.20亿元 ,其中1月5日净买入127.53亿元,这也 是自2022年12月1日以来 ,北向资金再度单日净买入超百亿 。实际上 ,自2022年11月以来 ,北向资金就已呈现出加速流入的势头,期间净买入额达1286.28亿元。
人民币汇率在此期间也强势反弹。2023年首个交易日 ,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6.9关口 。随后,人民币汇率持续反弹走强 ,截至1月10日16时30分,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6.7772,新年以来已反弹逾1800点,累计涨幅达2.61%。
北向资金与人民币汇率共振 ,反映了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普遍看好 。高盛1月9日发布报告称,中国股市在年内有望上涨15%,人民币则料将升至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位。
高盛 的策略报告称 ,将明晟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从70点上调至80点 ,强调主要理由是整体估值较低 ,以及房地产 、互联网监管和政策刺激等领域的多个支撑点 。
此外,高盛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.5,此前的预估值为6.9 。
高盛策略团队认为:“在2023年的全球背景下 ,中国在经济增长 、政策和通胀周期方面看起来处于有利地位 。当前 的市场背景让我们相信 ,继续减持或做空中国股票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做多中国股票 。”
除高盛外 ,美国银行 、汇丰银行 、先锋领航等外资机构也看好2023年中国资产表现。
美国银行投资策略分析师曾指出2023年 的十大交易趋势,其中的一大趋势便 是做多中国股票。“中国有很高的超额储蓄 ,对中国股票仍然是反向做多交易策略 。”
汇丰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为5.0% ,并显著调高了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,从4.8%上调至5.8% 。
先锋领航在最新发布 的分析报告中指出,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、促进疫苗和药品研发、改善医院设施 ,这些手段有助于稳定经济,预计2023年3月之后,中国的整体经济将看到更为明显 的反弹 ,中国2023年全年GDP的增速有望达到4.5%左右 。
乡村“守艺人” ,巧手成就致富梦 ******
【一线讲述】 编者按
广袤山乡,有这样一群人 :他们默默无闻 ,却靠着一双双巧手传承传统技艺、助力家乡发展 。雕刻彩绘、造屋筑桥 、器具制作 、刺绣印染……有他们 的地方,就有民俗风物之美,也有产业致富之路。他们,拥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——乡村工匠 。
90后重庆小伙儿辜国强在组装花丝镶嵌作品“凤引九雏” 。新华社发
在浙江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,陶瓷艺人在瓷器上作画。新华社发
在日前召开 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,“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”“育好用好乡土人才”。此前,国家乡村振兴局、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挖掘培养一批乡村工匠 ,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,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。今天,让我们走近四位乡村工匠,观摩他们 的“指尖绝活”,倾听他们 的奋斗故事 ,感受他们传承技艺、惠泽一方的拳拳初心。
这里的琴声绕梁不息
讲述人 :河南确山县农民制琴师王金堂
扛起锄头,我们是耕田种地 的一把好手 ;拿起工具,我们是世界提琴制造业中响当当的“确山师傅” 。全球90%以上 的提琴来自中国 ,而中国提琴产量 的40%左右,特别是中高档手工提琴产量 的80%以上都出自我们确山人之手 。
40多年前 ,16岁 的我挤上火车一路向北 ,怀着“学门好手艺” 的心气儿,去北京闯荡 。几经周折,终于进了一家工艺美术厂当上临时工 ,跟着师傅学习制作工艺小提琴 。一年后,老板看我笃实好学,就让我当上了车间负责人 。后来 ,我又到一家提琴作坊当学徒。
提琴制作工艺复杂,有拼板、刮板 、音孔音梁 、刻头、装头 、油漆、装配等多道工序 ,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。比如 ,拼板时如果黏合不牢 ,就会影响后续每道工序;刮板的尺寸和弧度高低一定得精确 ,否则直接影响提琴音质。
经过两年多 的学习、练手,我掌握了制琴 的关键技术,也萌生了创业 的念头。我白天打零工、卖煎饼,晚上继续钻研制琴 ,同时,动员在京打工的老乡一起干。1990年,我们终于和一家木材厂谈拢,合作办起了一家琴坊 。打这以后 ,我 的制琴生意越做越好,带出来的许多老乡也陆续建起了自己 的琴坊 。
“确山师傅”在北京干得风生水起,家乡一直很关注 。不久后 ,确山县政府和在京确山籍老乡创办 的提琴生产企业签了合作协议 ,我们整体迁入县产业集聚区“确山小提琴产业园”,为一个梦想而努力——把确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中高档提琴生产基地。
现如今,全县制琴及配套企业已经发展到144家,从业人员2600多人 ,产品包括小提琴 、中提琴、大提琴 、低音贝斯及配件等30多个系列、400多种型号 ,年产提琴约40万把,年产值6亿元左右 ,年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 。
从外出“打工潮”到返乡“创业潮” ,我们认识到 :要想产业长远发展 ,关键是不断壮大本土人才,让产业发展有源源不断 的源头活水。
2020年1月,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挂牌成立 ,吸纳了100多家会员,大家推选我担任协会会长。针对制琴人才短缺问题 ,我们制定了“5年计划”,划定了确山提琴行业标准,通过加强函授、培训 ,增强“确山琴师”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。
我们这些“琴一代”,也有很多遗憾。几年前,在中国(上海)国际乐器展上,以色列乐器商人约瑟夫在他 的摊位上用小提琴演奏《梁祝》 ,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望。现场有人请我也演奏一曲,我当时就蒙了 ,连连摆手 :“我们只会制琴 ,不会拉琴。”现在 ,越来越多 的“琴一代”让孩子学琴,县政府还出资聘请了专业提琴教师,在镇里和县里的中小学校开设提琴特色班 。每年都有很多确山学子选择音乐类专业深造,学成后回乡支持提琴产业发展 ,让这座提琴小城充满了青春活力 。
我们相信,确山 的琴声定会悠扬致远、绕梁不息。
自贡彩灯,温暖千家万户
讲述人 :四川自贡胡氏花灯传承人万玲
有华人 的地方,就有灯会 。近年来,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,成为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的一张闪亮名片 。胡氏花灯,就是自贡彩灯大家庭中 的一员。
四川自贡彩灯 。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摄/光明图片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